[燕雲十六聲] 開封終章《公子書》雜感

看到很多玩家吐槽燕雲開封終章劇情很爛還醜化宋朝,不明白鄭鄂、容鳶他們和李煜有什麼關聯還是忍不住笑了。不過這也反映製作組目前的敘事缺陷,很多暗線藏在殘章、奇遇甚至萬事知,忽略有些人只玩主線難以拼湊完整的故事,這點需要檢討。







回到終章劇情,雖然少東家一開始是想找到寒姨的線索才去樊樓找南燭公子,但在解謎的過程透過在樊樓收集的殘頁,製作組告訴玩家在開封冒險一路上遇到的各個鎮守和幕後主使南燭公子(李煜)究竟有什麼關聯。






 
順便透過李煜口中寒姨的身世背景留給玩家更多的謎團(雙生子、梁府),讓大家對最後的地圖江南有所期待(?),我想是這樣。
當然呈現方式很糟糕這點要改進啦,不少玩家玩到一頭霧水。





回到幾個鎮守的背景故事,以容鳶的動機為例,為什麼他要跟宋朝對著幹?
其養父李筠本來是後周將領,趙匡胤陳橋兵變後稱帝建立宋朝,但是李筠拒絕服從趙匡胤最終兵敗自焚,對容鳶而言宋朝是她的殺父仇人。






而她另個身分是墨門遺孤,墨門古訓是兼愛非攻,她才說:「不伐無罪之國,不奉無道之君」,很明顯她是反戰派,這和李煜想阻止宋軍南征達成一致,所以策動她炸毀五牙大艦摧毀趙宋的南征計畫。



 
至於鄭鄂的故事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 (有興趣請點連結),他為什麼反宋有幾個原因



1.宋朝為籌措軍糧,將平野原交由滅門鄭家的承恩鎮居民管轄
2.其師父朱魚率龍蛟幫與朝廷協議共守黃河,但石守信因協助趙匡胤奪權而毀約,導致朱魚受到黑衣人暗算死於洪災

李煜利用這點,讓鄭鄂頂替沈義倫身分後,透過黑市將軍糧低價流通到百姓手上,削弱宋軍南征資源。

題外話線索提到本來李煜想拉攏沈義倫,但發現沈義倫雖然也主張開糧救濟百姓卻忠於宋朝,才找上鄭鄂合作。




 
當然玩家傾向認同宋朝我也能理解,遊戲裡趙大和趙二兩位角色塑造得很討喜,使玩家不自覺代入宋朝的立場上看整個故事,而且最後宋朝統一了五代十國,所以不能接受李煜的「趙宋失德」說。




但若切換至南唐立場,「我都向趙宋稱臣了,趙匡胤還要派兵攻打我」,你會怎麼想 ?
難道會覺得「沒錯,趙匡胤授命於天,我身為南唐國主應該直接向宋軍投降」,這不合邏輯吧


五代十國本來就是個彼此篡來篡去,政權頻繁變動的年代,趙匡胤自己都是篡後周的皇位,國與國之間只有立場,不存在什麼絕對的好人。

而且寒姨願意幫李煜的計畫,寒姨是什麼立場就很難說了。
另外東家也並非站在宋朝這邊,他做的所有一切都是貫徹心中的俠道,少東家如果站在趙宋這邊,怎麼可能為了融爐案劍指趙光義。




 
關於《公子書》殘頁前後的矛盾,我覺得大家都忽略了東闕公子的推波助瀾。
李煜最初的計畫是超發唐錢引發趙宋的經濟混亂,再透過綉金樓臥底史大人向趙光義獻策「唐錢收繳案」激化民怨,聯合遭杯酒釋兵權的石守信等將領,在趙宋內部製造動亂。




但李煜也不可能光明正大在趙匡胤眼皮下搞這些計謀,他以「助東闕重返未央城」為籌碼,和東闕公子溫無缺合作(代理人概念)





但東闕公子也有自己的私心,東闕被逐出未央城被龜奶奶收養的這段期間看到了各種民間疾苦,她知道無論是趙宋或南唐在國家大義前,這些百姓都是可以被犧牲的,而她想要盡可能的保全百姓。



所以她用了一些手段讓少東家捲入事件,再加上趙匡胤最後在唐錢案讓趙光義收手,開封百姓暫時過得安穩。雖成功暫緩宋軍南征,卻沒達成李煜最初製造內亂的目標。





另一個常見的吐槽是,「如果李煜真的這麼足智多謀,怎麼不乾脆讓南唐一統中原?」
但這是個半架空歷史的遊戲,連唐哀帝李祚都還活著,還是不少暗線的背後主使。


故事也很明白的寫了李祚和李煜是合作關係,不管其中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魔王,製作組不可能把魔王寫得傻白甜吧,那還要主角披荊斬棘做什麼。

殘頁十也寫得很清楚,今日少東家可以救下開封,或許未來也是南唐滅亡中的一個變數。
江南大地圖等著大家去冒險




回到歷史,許多人對李煜的印象,往往只記得亡國後的「春花秋月」,認為他雖才華橫溢,卻是個無能的亡國之君,但對比宋朝平定其他割據勢力的速度
後蜀:66天/南漢:5個月/南唐:一年半





李煜有很多缺點,但若他真的廢到極致,就算南唐有地理優勢,趙匡胤會需要花這麼久才攻下來?

面對宋軍南征,李煜的回應是:「謹事大朝,冀全濟也。今若此,有死而已!」
(我們一直恭敬侍奉宋朝,只求保全國家。若宋軍執意來犯,唯有死戰到底!)

《宋史》也記載:「時江表未拔,太祖厭兵,南土暑熾,軍卒疫死,方議休兵,以為後圖。」
趙匡胤都打到一度考慮暫時撤兵,考慮到宋朝南唐之間的實力懸殊,南唐的滅亡是必然,但李煜真沒廢到無可救藥...






節錄一段陸游對他的評價:「後主天資純孝……專以愛民為急,蠲賦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憚卑屈,境內賴以少安者十有五年。然酷好浮屠,崇塔廟,度僧尼不可勝算。罷朝輒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頗廢政事。兵興之際,降御札移易將帥,大臣無知者。雖仁愛足以感其遺民,而卒不能保社稷。」  

簡略來說:李煜減輕賦稅與徭役,讓百姓在他治理下過得稍微安穩了十五年。但他迷信佛教,頻繁變更官員,導致政務廢弛,將帥紊亂。儘管仁愛,最終無力保國。
李煜如果在一個政局穩定的年代就是個中庸皇帝,但放在五代十國,南唐想不滅國可能要李世民本人來才有用吧...


不過說到底批評李煜政治無為就算了畢竟亡國是事實,但看到說李煜作品很普通的言論就難以理解了,還說因為他當過皇帝,所以才被稱為詞帝...你可以汙辱他的人,但我不能接受你汙辱他的作品!

李煜的詞除了藝術性,在主題革新也具有劃時代意義,對後世影響極度深遠。
譚獻說「後主之詞,足當太白詩篇,高奇無匹。」 簡單說就是境界高超到無人能及。
自古文人相輕,作品沒真本事怎麼可能被稱為詞帝阿!!!





張貼留言

0 留言